- 無明支
- 十二因緣的第一支。 無明是迷昧、 是不覺、 是無所其明的意思。 換句話說, 明是智慧, 無明就是沒有智慧、 是愚痴, 也就是由煩惱而起的惑。 《分別緣起經》曰: ‘如是無明, 隱覆真實, 顯現虛妄, 以為形相。’ 若以現代觀念詮釋無明, 可以說: 明、 是覺、 是智慧。 而無明是明之反, 是不覺、 無智慧, 也就是愚痴、 是迷昧不明。 換句話說, 無明就是迷昧顛倒。 也就是我人煩惱不安的根本原因。 我人的煩惱, 來自貪婪、 嗔恚、 自私、 執著, 由於我們愚昧不明, 所以終日在煩惱不安中討生活。 由於無明, 使我們內而不了解自己, 外而不認識環境。 得意時趾高氣揚, 不可一世; 失意時怨天尤人, 全不反省。 我們不必說出世間法的智慧, 即以世俗世間來說, 立身處世, 要有自知之明, 也要有知人之明。 如對事有先見之明, 更可以趨吉避兇, 減少煩惱。 然而, 我們徒以‘世智辯聰’為‘明’, 又有几個人是以‘正覺’為明呢? 所以, 無明、 正是世俗世界的最後本質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